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买卖比特币、以太币和泰达币等币种。币安交易平台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。
作为比特币铭文(Bitcoin Inscriptions)生态的首个代币,Ordi 自 2023 年诞生以来便成为加密市场的焦点。其长期持有价值的判断,需从技术根基、市场生态与风险敞口三个维度综合考量。
从技术定位看,Ordi 依托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与去中心化特性,采用 Taproot 协议实现资产发行,成为 “Ordinals 协议” 的标杆项目。这种基于原生区块链的发行模式,使其无需依赖智能合约,直接继承比特币的算力安全与不可篡改性。截至 2025 年 8 月,Ordi 的持币地址数突破 87 万个,较上线初期增长超 100 倍,显示出市场对其底层技术的认可。此外,比特币网络每 10 分钟一次的区块确认机制,为 Ordi 提供了远超其他公链代币的交易终局性,这一特性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更具稀缺性。
市场表现层面,Ordi 经历了典型的 “炒作 - 回调 - 震荡” 周期。2023 年 11 月曾触及 140 美元高点,随后因铭文热潮退去跌至 15 美元区间,2025 年上半年稳定在 30-40 美元波动。这种价格轨迹折射出两大核心支撑:一是比特币铭文生态的持续扩容,截至 2025 年 Q2,比特币链上铭文总量突破 5000 万条,Ordi 作为 “开山鼻祖” 的品牌效应仍在;二是机构资金的逐步入场,灰度等资管公司将 Ordi 纳入观察标的,部分合规交易所推出其衍生品交易对,提升了市场流动性。
应用场景的拓展速度是长期价值的关键变量。目前 Ordi 的主要用途集中在生态治理(如铭文协议升级投票)和资产锚定(作为跨链兑换的基础资产),但实际落地场景仍较单一。相比之下,同期崛起的其他铭文代币已在去中心化身份、链上版权确权等领域探索出实用案例。若 Ordi 无法突破 “纯投机标的” 的定位,其长期增长潜力将受限。不过,比特币网络的 Layer2 解决方案(如 Stacks)正在与 Ordi 团队合作,计划将其应用于去中心化金融(DeFi)场景,这可能成为价值突破的契机。
风险因素同样不容忽视。首先是技术迭代风险,比特币网络的脚本语言限制导致 Ordi 难以实现复杂功能,而以太坊、Solana 等公链的铭文替代方案正快速崛起,2025 年 Q2 以太坊铭文代币的总市值已达 Ordi 的 3 倍。其次是监管不确定性,部分国家将铭文代币归类为 “未注册证券”,若比特币网络被强制要求审查铭文内容,Ordi 的流通性可能受限。此外,Ordi 的代币分布高度集中,前 100 个地址持有总量的 43%,存在大户砸盘的流动性风险。
综合来看,Ordi 的长期持有价值取决于比特币铭文生态能否从 “炒作叙事” 转向 “实用落地”。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,可将其作为区块链原生资产的配置选项,但若期待类似早期比特币的爆发式增长,则需警惕生态停滞与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。在加密市场中,任何资产的长期价值最终都回归于 “不可替代性”,Ordi 能否守住这一核心优势,仍需时间验证。
币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团队的目标、决策和行动,让团队间的协作跨越国籍、文化与背景,最终实现币安团队的共同愿景。